电话:13535523915

案例鉴赏
更多课程推荐
更多联系我们

电话:020-38014743(5条线)

微信号:13535523915或13802989612(杨公人居学)

公众号:ygfswh6666 

官网:www.ygfs666.com(元卦网)

广州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144号西座11楼(邮编:510655)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案例鉴赏 > 风水点评

清西陵陵区风水考察点评(河北易县)

作者:元卦风水    来源网站:元卦风水    发布时间:2015-02-07    关注度:8849 次

       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太平峪,离北京120多公里,周界约100公里,是清王朝开辟的笫二处的皇家陵园。清东陵在京城之东,清西陵在京城之西,并列神州,对京城形成陪护之势,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。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(1730)到1915年光绪崇陵竣工,历时185年。建有四座帝陵,雍正泰陵、嘉庆昌陵道光慕陵、光绪崇陵。后陵三座,妃园寝三座,王公、公主园寝四座,共十四座,葬七十六人。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,共有殿宇千余间,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,大部都保存完好,清朝两大皇家陵园遵化的称东陵,易县的陵园称西陵。清西陵绿化优美有数万株古松挺拔屹立,被冠以“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”之美称。

清西陵实地详细考研能了解清雍正皇帝有了东陵为何选建西陵,如何成为清东西两陵鼎立之势,补助交替转运使大清江山延续的原因。还能发现成也西陵、败也西陵,道光皇帝违背祖训拆东陵建西陵导致清朝败亡之谜。透过清西陵,我们仿佛看到大清王朝的缩影,康乾盛世的鼎盛繁华,道光光绪的没落衰亡。

    解开陵园大红门前的广场上在东西南三面,修建了三座等同的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的石牌坊,如何与北门形成东西南北四正汇聚、三元、五星、七星打劫、九运大局的秘密。最有考察价值是将杨公风水三大做法。一、阴阳全次剪裁,二、内堂作法,三、五行布局法的风水精髓发挥淋漓尽致,令人惊叹佩服。杨公内堂作法经云:一形不足担土育,用土制杀可发福,以地气之兴,虽由天定,亦可人为,对地形进行处理,风水师对一些不足的山川河流进行妥善的改造。泰陵左方的砂山、后宝山均人为堆积而成。刘敦桢先生的《易县清西陵》中还记载了泰陵的案山--蜘蛛山亦属人工所为。堆置的砂山起到了护卫区穴的作用,成为环抱有情,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。二势不足种树木,树木成林遮帐有。陵寝以风水为重,荫户以树木为先,建雍正陵时,就在陵区内外栽植大量的松柏长青树木,以及神道两旁,规则地栽植横竖成行的树木叫做仪树,外围的砂案山、风水山上下不规则的栽植树木叫做海树,自雍正陵至末陵光绪陵止,历经180多年,其间修造16组建筑群先后栽植了数百万株松柏、枫、杨等树木,陵区绿化有8000余公顷的土地上现有珍贵的约两万株古松挺拔屹立,形成山清水秀的风水地陵区。三局不足做桥屋,接龙转水布好局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地形水法,风水理论并不放弃,泰陵釆取用内堂作法对山川河流的合理改善,在易水河自然流经大红门前的五孔桥上,风水师与工匠们在大红门至宝顶的5华神道中,酌量地势,开挖了四条马槽沟和一条环绕陵寝的龙须沟,分别于上面架设了平桥或拱桥。与外局江成五条弯弯曲曲腰带水的河道,这些河流形如飘带,或隐或现恰似天然,极大的美化了环境丰富了视觉感官,还在起到接阴地脉、养龙收气的最佳风水布局。所以在清西陵更能深切体会到杨公风水内堂作法博大精深的内涵。


满请皇朝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,已在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建了孝陵与景陵。按照清王朝以孝治天下的规矩,雍正皇帝应该在康熙景陵旁边选址建陵,以求父子随葬,然而雍正没有这样做,偏在远离父亲陵墓二百余里的易县选址建陵。据说,雍正帝是康熙帝的四儿子,初封雍亲王。康熙末年,得隆科多、年羹尧之助,阴谋夺取王位。康熙帝临终前,曾手谕遗诏要“传位十四子”。雍正见父亲不传位给他,遂串通宫内外,将遗诏偷改成“传位于四子”。又毒死69岁的父亲康熙帝,杀死了知情者和十四子一门老少,死后不敢和父亲相依安葬,也有人说他好大喜功,为了突出自己的位置,就另辟陵区,所以另择陵地于河北易县的永宁山。其实,这些说法与史实有出入,这些历史的故事、传说,总归有不同方式的说法。甚至有些片面和偏激,作为一名风水师,自然要根据历史加上现实得出自己的结论。而查阅众多清代档案史,也许会发现雍正另辟陵区确与风水相关。1644年,清王朝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,文化相对比较落后,为了更好地统治庞大的中国,他们竭力学习,接受汉族文化,在陵寝制度和建筑规制上极力遵崇历代汉人传统,风水学也强烈地影响着清朝的陵寝选址与营建。也许是雍正出生于京城,更了解风水的重要性,也许知道清东陵风水不如明陵长久,为了追求满清皇室江山永固,必须寻找更多更好风水宝地,才决定开辟新的易县皇家陵区,使清东西两陵鼎立之势,对皇城形成陪护。所以建西陵后有乾隆盛世,大清才能延续268年之久。只比大明王朝少九年时间,以此可见雍正帝的英明决策,对大清王朝作出了巨大贡献。当风水师览阅考研清东陵风水格局和理气,就会解开东陵风水虽好,还要西陵风水之助的秘密。也会从内心佩服前贤风水师高明之处,以达到“天人合一”的意象,清西陵风水的形成正是体现这种理念的最佳典范。值得当今世人借鉴学习。

据清史记载,雍正帝即位后,开始选择在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上。后反复堪察认为“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,穴中之土,又带泥沙,实不可用”。 雍正七年, 1729年,雍正帝派恰贤亲王允祥和两江总督高其倬以及众多风水先生,在北京西南一带山麓往来相度,通过觅龙、察砂、观水、点穴等一系列勘察,在易州境内永宁山下发现了上吉之壤,都认为易县太平峪是“乾坤聚秀之区,为阴阳和会之所,龙穴沙石无美不收,形势理气诸古咸备,山脉水法条理详明,诚为上吉之福壤”,适符盛治之昌期,此天心之誉佑,默然非人力之相度偶遇也,最后选在永宁山。定为皇家陵址。清代孙鼎烈在《永宁山扈从纪程》中是这样描述的,“山势自太行来、巍峨耸拔,脉秀力丰,峻岭崇岗,远拱于外,灵岩翠岫,环卫其间”,这正与“山势层叠深远,不宜孤峰独秀”的要求相吻合。清西陵的后龙山形成了中间高,两侧附有多座山峰“迄下山岗无数,如手之有指,每两岗间平坦开拓处,诸陵在焉,花之瓣,层层包护”,“龙盘凤翥,源远流长,左右回环,前后拱卫,实如金城玉笋”。是一块难得的凤水宝地。



据考察清西陵从大的格局来看,其地理形势是:“东连河北平原,西边和南边有雾峰山连接太行余脉,北靠涞水遥接燕山山脉。境内岗峦起伏,峻岭环峙,拒马河经其北部能贯其间,形势雄伟,从小的格局来看,是一片丘陵地,周围群峦叠嶂,永宁山自西南向东北逶迤而来,巍峨耸峙,形成北面高大雄伟的屏障,迎纳着南部温暖的阳光和气流。陵寝四周,群山环护,由西北向东南曲折而过。愈显钟灵毓秀,生气发越,远拱于外,灵石翠岫,环卫其间,陵前的北易水河,水流平缓,现抵滔滔东流,确有绝妙之处。其清代众多风水大师为雍正卜选易县太平峪上吉之壤,这里确实符合陵制与山水相称以及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。